聽新聞
放大鏡
江蘇檢察網 > 要聞 > 正文
零利息、無抵押,你心動了嗎? 南通市海門區檢察官:量入為出、理性借貸
2023-10-13 09:31:00  來源:南通市海門區檢察院

在境外架設服務器開發多個借貸軟件,在國內以“無利息、無門檻”等宣傳吸引客戶貸款,并通過電話、短信騷擾等“軟暴力”收取高額“服務費”“續期費”以牟取暴利。近日,經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,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陳某、施某有期徒刑并處罰金;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黃某等人有期徒刑并處罰金。

2019年下半年,陳某了解到通過網絡放貸可以輕松賺大錢,便讓朋友施某帶隊開發了多個網絡借貸軟件。為了逃避監管,他們特意將服務器搭建在緬甸,還投資成立了一家技術公司掩人耳目。隨后,公司成立推廣、放款、催收等部門,組織人員散播虛假廣告,虛構零利息事實,以無抵押、放款快等各種便利條件引誘客戶貸款。借款人在一個借貸軟件上的貸款申請通過后,軟件不僅會在暗中肆意增加高額“服務費”,同時還會繼續推送該公司開發的其他貸款軟件,誘導借款人在多個軟件之間用以貸轉貸的方式來壘高債務。

“借了90萬,已經還了100萬,竟然還欠平臺200多萬,感覺貸款永遠都還不清了?!睋缓θ送跄痴f,為了達到讓客戶以貸轉貸的目的,借貸軟件設置了很嚴苛的規則。根據軟件設置,借款在到手前就要自動扣除30%左右的“服務費”,且還款期限僅有一周左右。時間緊壓力大,不少人短時間內無法還款,便在不同借貸軟件中不斷借款,拆東墻補西墻,殊不知幕后都是同一個放貸公司。出乎借款人意料的還不僅于此,其實,在他們下載安裝借貸軟件之時,軟件就已經從后臺獲取了電話通訊錄等個人信息,一旦無法及時還款,催收人員便以電話、短信等方式持續騷擾威脅被害人及親屬朋友。通過這種套路,陳某等人非法獲利人民幣三百三十余萬元。案發后,承辦檢察官迅速提前介入偵查,參與案件研討,對電子數據取證、主觀明知認定等方面的偵查取證工作提出建議。同時,對開發軟件幫助詐騙的技術人員進行認真審查。通過檢察官耐心的釋法說理,被告人均認罪認罰,真誠悔罪。

【檢察官說法】

套路貸打著民間借貸的幌子,嚴重侵害被害人的財產權益,擾亂了金融秩序。大家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,量入為出、理性借貸,從正規渠道取得貸款,莫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。

作者:  編輯:楊月  
集群頭條
案件發布
新媒體
微信
微博
客戶端
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,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视频,天天伊人狠狠久久中文av,久久无码AV